解释词语“蜗醢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蜗醢:

拼音:wō hǎi
注音:ㄨㄛ ㄏㄞˇ

词语解释:

用蚌蛤类的肉做成的酱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蜗醢而苽食雉羹。”《仪礼·士冠礼》“葵菹蠃醢” 汉 郑玄 注:“蠃醢,螔蝓醢,今文蠃为蜗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蜗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牛〕软体动物,有螺旋形扁圆的硬壳,头部有两对触角。吃嫩叶,对农作物有害。某些种类可供食用。 〔~居〕喻窄小的住所。 〔~螺〕软体动物,壳如笋状,螺层长,壳顶尖,生活于湖池中。 〔~蠃〕软体动物,壳淡

含有“蜗” 的词语:

斗蜗角
耳蜗
龟蜗
战蜗
蚁鬭蜗争
蚁斗蜗争
栖蜗
银蜗
蜁蜗
蜗篆
蜗争
蜗战
蜗窄
蜗涎
蜗蚓
蜗髫
蜗蜒
蜗书
蜗旋
蜗牛

“醢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肉、鱼等制成的酱。 古代的一种酷刑,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。

含有“醢” 的词语:

七醢
龙醢
肉醢
亨醢
诛醢
鱼醢
俎醢
相醢
盐醢
菹醢
屠醢
烹醢
鹿醢
蚳醢
脯醢
鲊醢
蜗醢
蜃醢
鲎醢
蜱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