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仰之弥高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5热度
- 0评论


仰之弥高:
拼音:yǎng zhī mí gāo
成语简拼:yzmg
发音:("xxzl.com.4080502589429");
成语繁体:仰之彌高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高插云霄、高不可攀、高山仰止
反义词:如履平地
成语用法:
紧缩式;作宾语、分句;含褒义
成语解释:
仰:仰视;敬慕;弥:更加。越望越高。原指孔子之道;高不可及。
成语出处: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
成语正音:弥,不能读作“ní”。
成语辨形:仰,不能写作“抑”。
成语例子:
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人民对他仰之弥高。
成语分字解释:
“仰” 的基本字义:
脸向上,与俯相对:~首。~望。 敬慕:久~。敬~。 依赖:~承。~赖。~仗。~人鼻息。 旧时公文用语。上行文中用在“请、祈、恳”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;下行文中表示命令:~即尊照。 服下,指服毒:~药(服毒药
含有
“仰” 的成语:
仰面朝天
仰观俯察
仰首伸眉
人仰马翻
前俯后仰
前仰后合
沉浮俯仰
马仰人翻
前合后仰
仰事俯育
后仰前合
后合前仰
俯拾仰取
仰事俯畜
仰取俯拾
仰拾俯取
钻坚仰高
仰不愧天
高山仰之
六马仰秣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弥” 的基本字义:
满,遍:~满。~月(a.整一个月;b.婴儿满月)。~望(满眼)。~天(满天,形容极大的)。 补,合:~补。~缝。~封。 更加:~坚。欲盖~彰。 水满的样子:~漫。 久,远:~留(病久留不去,后称病重将死)
含有
“弥” 的成语:
旷日弥久
弥天亘地
弥山遍野
匡救弥缝
弥日累夜
弥山亘野
弥日亘时
硝烟弥漫
大夜弥天
疮痍弥目
芥纳须弥
欲盖弥彰
仰之弥高
须弥芥子
弥患无形
阿弥陀佛
大渐弥留
老而弥笃
弥足珍贵
弥缝其阙
“高” 的基本字义:
由下到上距离大的,与低相对:~峰。~空。~踞。~原。~耸。~山流水(喻知己、知音或乐曲高妙)。~屋建瓴(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)。~瞻远瞩。 高度:他身~一米八。 等级在上的:~级。~考。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
含有
“高” 的成语:
行远必自迩,登高必自卑
局高天,蹐厚地
高不辏,低不就
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
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
登高必自卑,行远必自迩
至高无上
仰之弥高
才高七步
高下其手
高下在手
建瓴高屋
墙高基下
树高招风
水长船高
才高倚马
年高有德
高自期许
东山高卧
高山仰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