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奉令承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奉令承教:

拼音:fèng lìng chéng jiào
成语简拼:flcj
注音:ㄈㄥˋ ㄌㄧㄥˋ ㄔㄥˊ ㄐㄧㄠ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142452421");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奉命承教

成语用法:

联合式;作谓语;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行事

成语解释:

奉:遵从;承:接受。遵从命令,接受指教。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、意图去办事。

成语出处:

战国 乐毅《报燕惠王书》:“臣自以为奉令承教,可以幸无罪矣,故受命而不辞。”

成语例子:

至如赵秉钧之妄用佥壬,变生不意,犹不过奉令承教者耳。(章炳麟《致袁世凯电》)
成语故事:
战国时期,燕昭王重用大将乐毅,让他率军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,将齐军围困5年之久,由于燕昭王去世,燕惠王中了齐国的反间计,改派大将骑劫代替乐毅。乐毅逃到赵国。兵败后,燕惠王派人去请乐毅,乐毅说他奉令承教已经完成使命而不归
英语翻译:obey commands and observe instructions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奉” 的基本字义:

恭敬地用手捧着:~觞(举杯祝酒)。~献。~祀。~承(恭维,讨好。承读轻声)。 尊重,遵守:~公守法。~为圭臬(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)。~行故事(按老规定办事)。 敬辞,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:~告
含有

“奉” 的成语:

守法奉公
阳奉阴违
廉洁奉公
克己奉公
奉天承运
奉公守法
奉辞伐罪
奉公克己
奉公如法
洗手奉公
趋时奉势
灭私奉公
奉道斋僧
趋炎奉势
等因奉此
砥节奉公
奉公不阿
奉令承教
洁己奉公
忧国奉公

“令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狐〕a.古地名,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;b.复姓。
含有

“令” 的成语:

三令五申
巧言令色
令行禁止
发号施令
朝令夕改
谄词令色
禁止令行
令人切齿
施号发令
威重令行
五申三令
猜拳行令
及时应令
行令猜拳
法成令修
朝令夕更
抱令守律
猜枚行令
朝令暮改
奉令承教

“承” 的基本字义:

在下面接受,托着:~重。~受。 担当,应允:~担。~当。~包。~做。~认。 受到,蒙受:~蒙。~恩(蒙受恩泽)。 继续,接联:继~。~平(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)。~前启后。 顺从,迎合:奉~。~颜候色
含有

“承” 的成语:

应天承运
宣化承流
起承转合
奉天承运
承先启后
承前启后
承星履草
开国承家
慎终承始
继继承承
承颜顺旨
承欢献媚
承风希旨
承颜候色
奉令承教
希旨承颜
先意承旨
承上起下
菽水承欢
袭冶承弓

“教” 的基本字义:

指导,训诲:~习。~头。~正。~师。~导。管~。请~。~学相长。因材施~。 使,令:风能~船走。 指“宗教”:~士。~主。~皇。~堂。 姓。
含有

“教” 的成语:

经验教训
言传身教
三教九流
变俗易教
伤教败俗
少条失教
遗风余教
纲常名教
奉令承教
明耻教战
明刑弼教
移风崇教
生聚教养
言教身传
教导有方
教亦多术
扑作教刑
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
宁教我负人,莫教人负我
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