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东扯葫芦西扯瓢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东扯葫芦西扯瓢:

拼音: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
注音:ㄉㄨㄙ ㄔㄜˇ ㄏㄨˊ ㄌㄨˊ ㄒㄧ ㄔㄜˇ ㄆㄧㄠˊ

词语解释:

◎ 东扯葫芦西扯瓢 dōng chě húlu xī chě piáo

[talk aimlessly] 说话东扯西拉

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,抗旱就抗旱,怎么又发癫,想起去查账了。——柯蓝《浏河十八弯》

-
-

谓无聊的闲谈或办事缺乏计划性。 辛显令 《喜盈门》二三:“三秋大忙季节,别在家东扯葫芦西扯瓢了,你和我一起去把分的玉米秸拿回家吧!” 柯蓝 《浏河十八湾》:“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。抗旱就抗旱,怎么又发癫,想起去查账了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东” 的基本字义:

方向,太阳出升的一边,与西相对:~方。~经(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)。~山再起(喻失势之后,重新恢复地位)。付诸~流。 主人(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):房~。股~。~道主(泛指请客的主人,亦称“东

含有“东” 的词语:

角巾东路
还东山
还东
坏东西
佃东
财东
转东过西
贤东
泼东西
念奴娇(大江东去)
拉东补西
居东
京东大鼓
河东性
河东狮子吼
河东狮子
河东狮吼
河东三箧
河东三凤
河东戒

“扯” 的基本字义:

拉:~住不放。牵~别人。 撕破:把信~开。 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:~谎。~闲篇。 无原则地争论、纠缠、推诿:~皮。

含有“扯” 的词语:

东扯西唠
白扯
扒扯
杀鸡扯脖
丢轮扯炮
闲扯
扭扯
连扯跟头
连扯
均扯
扯捽
扯拽
扯直
扯叶儿
扯线宫戏
扯挦
扯闲篇
扯头
扯纤拉烟
扯天扯地

“葫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芦〕a.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实像大小两个球连在一起,可以盛酒或供观赏;b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 大蒜的别称。

含有“葫” 的词语:

水葫芦
毛葫芦军
毛葫芦兵
火葫芦
比葫芦画瓢
东扯葫芦西扯瓢
打破闷葫芦
打闷葫芦
西葫芦
冰糖葫芦
闷嘴葫芦
闷葫芦罐儿
闷葫芦
没嘴葫芦
油葫芦
依样画葫芦
依样葫芦
依葫芦画瓢
抱住葫芦不开瓢
宝葫芦的秘密

“芦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苇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边,茎中空,茎可编席,亦可造纸。简称“芦”,如“~花”、“~根”、“~笛”、“~席”、“~荡”;亦简称苇,如“~丛”、“~塘”、“~箔”、“~荡”。 姓。

含有“芦” 的词语:

比葫芦画瓢
瓜芦
东扯葫芦西扯瓢
打破闷葫芦
打闷葫芦
西葫芦
冰糖葫芦
沙芦菔
穷士芦
闷嘴葫芦
闷葫芦罐儿
闷葫芦
没嘴葫芦
芦子
芦芽
芦锥
芦竹
芦雪
芦中人
芦席

“西” 的基本字义:

方向,太阳落下的一边,与东相对:~面。~晒。~域。~方。~席(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。古代主位在东,宾位在西。亦称“西宾”)。~宫(借指妃嫔)。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(多指欧美各国):~学。

含有“西” 的词语:

走西口
抓了芝麻,丢掉西瓜
抓了芝麻﹐丢掉西瓜
寿西
声东击西
沙西
纳西族
陇西
里西湖
李卜克内西
鸡西市
坏东西
呋喃西林
佛兰西
转东过西
拄笏西山
直西
陕西
泼东西
庖西书

“扯” 的基本字义:

拉:~住不放。牵~别人。 撕破:把信~开。 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:~谎。~闲篇。 无原则地争论、纠缠、推诿:~皮。

含有“扯” 的词语:

东扯西唠
白扯
扒扯
杀鸡扯脖
丢轮扯炮
闲扯
扭扯
连扯跟头
连扯
均扯
扯捽
扯拽
扯直
扯叶儿
扯线宫戏
扯挦
扯闲篇
扯头
扯纤拉烟
扯天扯地

“瓢” 的基本字义:

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,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:~泼大雨。 形状像瓢的:~虫。~儿菜。

含有“瓢” 的词语:

一瓢
一箪一瓢
山瓢
天瓢
水瓢
风瓢
比葫芦画瓢
东扯葫芦西扯瓢
许由瓢
团瓢
汤瓢
老瓢
合瓢
饮瓢
弃瓢岩
弃瓢翁
弃瓢叟
弃瓢
依葫芦画瓢
诗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