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左券之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左券之操:

拼音:zuǒ quàn zhī cāo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稳操左券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有十分的把握

成语解释:

左券: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,双方各执一联,左联作索偿的凭证。比喻有充分的把握

成语出处: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左” 的基本字义:

面向南时,东的一边,与右相对:~手。~方。~右。~膀右臂。 地理上指东方:山~。江~。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:~派。~翼。~倾。 斜,偏,差错:~脾气。~嗓子。 降低官职:~
含有

“左” 的成语:

左膀右臂
左躲右闪
左说右说
左支右绌
左邻右舍
左提右挈
左道旁门
左思右想
左拥右抱
左顾右盼
旁门左道
左邻右里
左书右息
左支右吾
披发左衽
被发左衽
左宜右有
左图右史
左辅右弼
左顾右眄

“券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的契据,常分为两半,双方各执其一,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:债~。国库~。入场~。证~。稳操胜~。
含有

“券” 的成语:

丹书铁券
折券弃债
金书铁券
左券之操
如操左券
如持左券
操必胜之券
可操左券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操” 的基本字义:

拿,抓在手里:~刀。~觚(手持木简,指写诗作文)。~管(执笔,指写作)。~刀必割(喻不失时机,要当机立断)。 控制、掌握:~舟。~纵。 从事:~心。~办。~作。~持。~劳。~之过急。 体力的锻炼,军事的
含有

“操” 的成语:

改操易节
操奇逐赢
操身行世
吕武操莽
弄斤操斧
改节易操
染翰操觚
操奇计赢
率尔操觚
操刀制锦
操斧伐柯
操觚染翰
搦管操觚
身操井臼
说到曹操,曹操就到
操戈同室
井臼亲操
井臼躬操
幕后操纵
箕山之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