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折券弃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8热度
- 0评论


折券弃债:
拼音:zhé quàn qì zhài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券:泛指票据、凭证。指销毁债券,不再索偿
成语出处: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岁竟,比两家常折券弃债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折” 的基本字义:
翻转,倒腾:~腾。~跟头。~个儿。
含有
“折” 的成语:
桂折兰摧
桂折一枝
拉枯折朽
攀蟾折桂
推枯折腐
月坠花折
周规折矩
损军折将
蕙折兰摧
摧枯折腐
栋折榱崩
斗折蛇行
弓折刀尽
面折廷争
厌难折冲
折节下士
折槁振落
榱崩栋折
得马折足
掂梢折本
“券” 的基本字义:
古代的契据,常分为两半,双方各执其一,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:债~。国库~。入场~。证~。稳操胜~。
含有
“券” 的成语:
丹书铁券
折券弃债
金书铁券
左券之操
如操左券
如持左券
操必胜之券
可操左券
“弃” 的基本字义:
舍去,扔掉:抛~。遗~。~权。~市(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,并将尸体暴露街头)。~世(超出世俗或指去世)。~养(父母死亡的婉辞)。~置不顾。~瑕录用。
含有
“弃” 的成语:
抛妻弃孩
出家弃俗
取长弃短
弃邪归正
背恩弃义
自暴自弃
人弃我取
弃旧图新
背信弃义
抛戈弃甲
弃文存质
弃文就武
弃本求末
弃本逐末
弃短就长
弃短用长
弃故揽新
弃过图新
弃家荡产
弃甲倒戈
“债” 的基本字义:
欠别人的钱财等:借~。欠~。还~。公~。外~。内~。~户。~主。~权。~券。~台高筑。
含有
“债” 的成语:
怨家债主
揭债还债
风情月债
折券弃债
负债累累
债台高筑
血债累累
恩不放债
冤有头,债有主
血债要用血来还
杀人偿命,欠债还钱
冤各有头,债各有主
债多不愁
儿女之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