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伯玉知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8热度
- 0评论


伯玉知非:
拼音:bó yù zhī fēi
成语简拼:byzf
发音:("xxzl.com.4080423187867");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宾语、定语;指认识错误
成语解释:
伯玉:蘧瑗,字伯玉,春秋时卫国人;非:不对。比喻知道以前不对。
成语出处:
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故蘧伯玉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伯” 的基本字义:
兄弟排行次序:~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 父亲的哥哥:~~。~父。~母。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:老~。世~。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~爵。 旧时对文章、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:“海内文章~”。
含有
“伯” 的成语:
伯劳飞燕
伯歌季舞
伯埙仲篪
五侯九伯
称王称伯
河伯为患
伯乐一顾
行比伯夷
伯虑愁眠
伯道无儿
伯玉知非
龙伯钓鳌
伯俞泣杖
伯仁由我而死
一时伯仲
将伯之助
将伯之呼
相惊伯有
风魔九伯
不分伯仲
“玉” 的基本字义:
石头的一种,质细而坚硬,有光泽,略透明,可雕琢成工艺品:~石。~器。~玺(君主的玉印)。抛砖引~。金~良言。~不琢,不成器。 美,尊贵的,敬辞:~泉。~液(美酒)。~言。~姿。~照(敬称别人的照片)。
含有
“玉” 的成语:
香润玉温
珠沉玉没
珠残玉碎
缀玉联珠
唾玉钩银
紫袍玉带
缘鹄饰玉
喷珠吐玉
瑕不掩玉
玉石不分
玉石俱焚
蓝田生玉
美玉无瑕
青蝇点玉
玉石混淆
玉燕投怀
玉柱擎天
玉山自倒
玉山倾倒
玉山将崩
“知” 的基本字义:
晓得,明了:~道。~名(著名)。~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~。~人善任。温故~新。~难而进。~情达理。 使知道:通~。~照。 学识,学问:~识,求~。无~。 主管:~县(旧时的县长)。~府。~州。~宾(指
含有
“知” 的成语:
知其不可为而为
知难而行
知而故犯
知恩必报
遐迩知名
白首相知
知止不殆
一事不知
一体知照
一体知悉
自知而不自见
至知不谋
宅心知训
知而不争
知出乎争
知不诈愚
知足之计
知鱼之乐
知生之民
知人之术
“非” 的基本字义:
不,不是:~凡。~法。~分(fèn )。~礼。~但。~同小可。啼笑皆~。 不对,过失:痛改前~。文过饰~。习~成是(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,反认为是对的)。 与不呼应,表示必须(有时后面没有不字):我~看
含有
“非” 的成语:
昨非今是
掩罪饰非
是非不分
是非分明
是非颠倒
身非木石
人非草木
情非得已
一表非凡
学非所用
一表非俗
人非土木
心非木石
齐大非偶
伯玉知非
齐大非耦
公冶非罪
尺璧非宝
恨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
冰厚三尺,非一日之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