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有典有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5热度
- 0评论


有典有则:
拼音:yǒu diǎn yǒu zé
成语繁体:有典有則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典:制度;则:法则。有制度,有法则可供依据
成语出处:
唐·刘穆之《卢公清德颂》:“无偏无党,有典有则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有” 的基本字义:
存在:~关。~方(得法)。~案可稽。~备无患。~目共睹。 表示所属:他~一本书。 表示发生、出现:~病。情况~变化。 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~一丈多深。 表示大、多:~学问。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~劳。
含有
“有” 的成语:
有所不为
有目如盲
有龙则灵
有口难张
有机可趁
振作有为
笑中有刀
野有饿殍
绰然有余
尊卑有伦
隔窗有耳
赫赫有声
恢恢有余
憬然有悟
及宾有鱼
前古未有
相惊伯有
有脚阳春
作作有芒
有恃毋恐
“典” 的基本字义:
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:~籍。字~。词~。经~。引经据~。 标准,法则:~章。~制。~故(a.典制和掌故;b.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)。~范。~雅。~礼。~型。 指典礼:盛~。大~。 主持,主管:~试(
含有
“典” 的成语:
引经据典
高文典册
焚典坑儒
高文典策
雍容典雅
有典有则
典册高文
高文雅典
隆恩旷典
典妻鬻子
三坟五典
词华典赡
典谟训诰
五典三坟
枕典席文
言不谙典
数典忘祖
不刊之典
不易之典
典则俊雅
“有” 的基本字义:
存在:~关。~方(得法)。~案可稽。~备无患。~目共睹。 表示所属:他~一本书。 表示发生、出现:~病。情况~变化。 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~一丈多深。 表示大、多:~学问。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~劳。
含有
“有” 的成语:
有所不为
有目如盲
有龙则灵
有口难张
有机可趁
振作有为
笑中有刀
野有饿殍
绰然有余
尊卑有伦
隔窗有耳
赫赫有声
恢恢有余
憬然有悟
及宾有鱼
前古未有
相惊伯有
有脚阳春
作作有芒
有恃毋恐
“则” 的基本字义:
模范:以身作~。 规程,制度:规~。总~。原~。细~。 效法:~先烈之言行。 表示因果关系,就,便:闻过~喜。 表示转折,却:今~不然。 表示肯定判断,乃,是:此~余之罪也。 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数字后,列
含有
“则” 的成语:
得寸则寸
否终则泰
器满则覆
一则一,二则二
有典有则
急则抱佛脚
非愚则诬
前危后则
有物有则
心之官则思
剥极则复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
小不忍则乱大谋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成则为王,败则为虏
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
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
小杖则受,大杖则走
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
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