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引线穿针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5热度
- 0评论


引线穿针:
拼音:yǐn xiàn chuān zhēn
成语简拼:yxcz
注音:ㄧㄣˇ ㄒㄧㄢˋ ㄔㄨㄢ ㄓㄣ
发音:("xxzl.com.407181352387");
成语繁体:引綫穿針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穿针引线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牵线联系
成语解释:
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。比喻从中联系、拉拢。
成语出处:
汉 刘向《说苑 善说》:“缕困针而入,不因针而急;嫁女因媒而成,不因媒而亲。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》卷一二:“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,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,做个穿针引线之人。”
成语例子:
安老爷、安太太便在这边暗暗的排兵布阵,舅太便在那边密密的引线穿针。(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四回)
英语翻译:act as a go-between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引” 的基本字义:
拉,伸:~力。~颈。~而不发。~吭高歌。 领,招来:~见。~子。~言。~导。~荐。抛砖~玉。 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~文。~用。援~。 退却:~退。~避。 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 古代柩车的绳索:
含有
“引” 的成语:
旁征博引
呼朋引类
穿针引线
长往远引
超然自引
旁推侧引
旁引曲证
牵引附会
引短推长
引经据古
引咎责躬
引伸触类
引绳切墨
引新吐故
引针拾芥
瓜连蔓引
引重致远
引领企踵
蔓引株连
藏贼引盗
“线” 的基本字义:
用丝、棉、麻、金属等制成的细长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:丝~。棉~。~圈。~材。~绳。 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:直~。曲~。~条。 像线的东西:光~。视~。~索(a.事情的头绪或门径;b.文学作品中
含有
“线” 的成语:
搭桥牵线
穿针走线
针头线脑
引线穿针
一针一线
丝来线去
飞针走线
穿针引线
步线行针
断线偶戏
横针竖线
行针步线
草蛇灰线
细针密线
皂丝麻线
蛇灰蚓线
千里姻缘一线牵
一条线儿拴两蚂蚱
千里姻缘使线牵
一丝不线,单木不林
“穿” 的基本字义:
破,透:~透。揭~。~窬(钻洞和爬墙,指盗贼)。~凿。 通过,连通:~过。~行(xíng )。 着(zhuó)衣服鞋袜:~衣。~鞋。
含有
“穿” 的成语:
穿靴戴帽
穿衣吃饭
穿针走线
穿着打扮
少吃缺穿
缺吃短穿
引线穿针
缺吃少穿
吃穿用度
水滴石穿
穿针引线
穿凿附会
东穿西撞
附会穿凿
贯穿融会
履穿踵决
眼穿心死
穿穴逾墙
穿文凿句
穿荆度棘
“针” 的基本字义:
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:~线。 细长像针的东西:时~。 用针扎治病:~灸。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:~头。
含有
“针” 的成语:
穿针走线
挑针打眼
针头线脑
引线穿针
一针一线
蛇口蜂针
飞针走线
穿针引线
步线行针
横针竖线
金针见血
行针步线
引针拾芥
细针密线
密针细缕
砭庸针俗
顶针续麻
细针密缕
铁杵成针
针尖对麦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