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一举两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2热度
- 0评论


一举两全:
拼音:yī jǔ liǎng quán
成语简拼:yjlq
注音:ㄧ ㄐㄨˇ ㄌㄧㄤˇ ㄑㄨㄢˊ
发音:("xxzl.com.407231330594");
成语繁体:一舉兩全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一举两得
成语用法:
作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成语解释:
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。
成语出处:
《三国志·魏志·郭淮传》:“兵不远西,而胡交自离,此一举两全之策也。”
成语例子:
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,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?★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四回
俄语翻译:срáзу сделать два дела
成语分字解释:
“一” 的基本字义:
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)。 纯;专:专~。~心~意。 全;满:~生。~地水。 相同:~样。颜色不~。 另外的:蟋蟀~名促织。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~算。试~试。 乃
含有
“一” 的成语:
载一抱素
存十一于千百
一掷乾坤
一依旧式
一如曩昔
一齐天下
不肯一世
浮一大瓟
得一望十
屈指一算
一笑了之
一笑了事
一卧不起
一通百通
一飞冲天
登高一呼
罚一劝百
反戈一击
回眸一笑
杀一儆百
“举” 的基本字义:
向上抬,向上托:~头。~手。~重。~棋不定。 动作行为:~止。轻而易~。 发起,兴办:~义。~办。创~。 提出:~要。~例。 推选,推荐:推~。荐~。 全:~国。~世。~家。 古代指科举取士:科~。~人。一
含有
“举” 的成语:
举一废百
举例发凡
举直措枉
举鼎拔山
人存政举
兔起凫举
延颈举踵
言扬行举
瞽言妄举
举直错枉
龙举云属
毛举缕析
轻举绝俗
束缊举火
一举三反
高举远蹈
设张举措
举直厝枉
举要治繁
举首奋臂
“两” 的基本字义:
数目,二。一般用于量词和“个、半、千、万、亿”前:~个黄鹂。~本书。 双方:~可。~边。~便(客套用语,彼此方便)。~旁。~侧。~袖清风。~败俱伤。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:十~(一市斤。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)
含有
“两” 的成语:
弹筋估两
劈两分星
螭魅罔两
嘴是两张皮
两鬓斑白
两眼墨黑
两眼漆黑
心悬两地
一马不跨两鞍
一心挂两头
两厢情愿
人财两失
两面讨好
两虎相争
左右两难
公私两利
麦秀两歧
人琴两亡
身名两泰
取舍两难
“全” 的基本字义:
完备,齐备,完整,不缺少:齐~。完~。智勇双~。求~责备。 整个,遍:~部。~国。~民。~神贯注。~心~意。 都:代表~来了。 使不受损伤:保~。 姓。
含有
“全” 的成语:
零碎不全
贪大求全
完完全全
十全大补
忠孝两全
全智全能
全能全智
十全十美
全心全意
全知全能
求全责备
全始全终
残缺不全
百举百全
全璧归赵
全身远害
完名全节
一举两全
责备求全
全身远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