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引虎自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5热度
- 0评论


引虎自卫:
拼音:yǐn hǔ zì wèi
成语简拼:yhzw
注音:ㄧㄣˇ ㄏㄨˇ ㄗㄧˋ ㄨㄟ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5492311275");
成语繁体:引虎自衛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引狼自卫
成语用法:
作定语;指人的选择不当
成语解释:
引:招引。引来老虎,保卫自己。比喻企图依仗恶人,结果反受其害。
成语出处: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严颜在巴郡,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,拊心而叹曰:‘此所谓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者也!’”
成语例子:
杨玉如《辛亥革命先著记》第三章第七节:“这正是无异引虎自卫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引” 的基本字义:
拉,伸:~力。~颈。~而不发。~吭高歌。 领,招来:~见。~子。~言。~导。~荐。抛砖~玉。 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~文。~用。援~。 退却:~退。~避。 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 古代柩车的绳索:
含有
“引” 的成语:
旁征博引
呼朋引类
穿针引线
长往远引
超然自引
旁推侧引
旁引曲证
牵引附会
引短推长
引经据古
引咎责躬
引伸触类
引绳切墨
引新吐故
引针拾芥
瓜连蔓引
引重致远
引领企踵
蔓引株连
藏贼引盗
“虎” 的基本字义:
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:~口(a.喻危险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~穴(喻危险境地)。~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
含有
“虎” 的成语:
风从虎,云从龙
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
前怕龙,后怕虎
前门去虎,后门进狼
云从龙,风从虎
虎斑霞绮,林籁泉韵
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
养虎遗患
垂饵虎口
狼前虎后
龙睁虎眼
猛虎深山
豕虎传讹
养虎留患
养虎贻患
养虎自毙
养虎自残
狐藉虎威
养虎自遗患
苛政猛虎
“自” 的基本字义:
本人,己身:~己。~家。~身。~白。~满。~诩。~馁。~重(zhòng )。~尊。~谦。~觉(jué )。~疚。~学。~圆其说。~惭形秽。~强不息。 从,由:~从。~古以来。 当然:~然。~不待言。~生~灭。放
含有
“自” 的成语:
自我作祖
自惟至熟
自投网罗
自矜其勇
自今以往
自家撞著
自古东丁
自高其功
自伐无功
自出胸臆
自成机杼
作茧自缠
沾沾自足
祖述有自
恣睢自用
陶陶自得
悠然自适
婴城自守
婴城自保
逸游自恣
“卫” 的基本字义:
保护,防护:保~。捍~。~道(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,如“~~士”)。~戍(警备,多用于首都)。~冕。 防护人员:警~。后~。 古代称驴:“策双~来迎”。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(后只用于地名):威海~(
含有
“卫” 的成语:
保家卫国
楚腰卫鬓
没卫饮羽
炊粱跨卫
郑卫桑间
官官相卫
精卫填海
首尾相卫
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
独坐穷山,引虎自卫
富比陶卫
引虎自卫
引狼自卫
郑卫之音
鲁卫之政
倾柯卫足
燕巢卫幕
郑卫之声
郑卫之曲
看杀卫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