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痈疽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痈疽:

拼音:yōng jū
注音:ㄩㄥ ㄐㄨ

词语解释:

◎ 痈疽 yōngjū

[ulcer;carbuncle] 毒疮,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。病原菌为葡萄球菌

-
-

(1).毒疮名。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申韩》:“若痈疽之相泞,色淫之相连,一节动而百枝摇。”《急就篇》卷四:“痈疽瘛瘲痿痹痮。” 颜师古 注:“痈之言壅也,气壅否结,里肿而溃也。痈之久者曰疽。” 宋 叶适 《故赠右諫议大夫龚公谥节肃议》:“方谗人尚炽,邪正未分,如痈疽隐起於其身,不决溃之不止。”《古今小说·裴晋公义还原配》:“ 文帝 偶然生下个痈疽,脓血迸流,疼痛难忍。” 清 陈睿思 《阅<三朝要典>》诗:“譬如痈疽生腹心,毒气烁体亡身命。”

(2).比喻祸患;毛病。《旧唐书·方伎传·孙思邈》:“山崩土陷,天地之痈疽也。”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我们不再受骗了》:“我们的痈疽是它们的宝贝,那么,它们的敌人,当然是我们的朋友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痈” 的基本字义:

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,易生于颈、背部,常伴有畏寒、发热等全身症状:~疽。吮~舐痔(喻不择手段地巴结,厚颜无耻地迎合权贵)。

含有“痈” 的词语:

外痈
朽痈
决疣溃痈
吮痈舐痔
吮痈
肠痈
养痈遗患
养痈贻患
养痈成患
养痈
痈疽
痈疮
痈病
痈肿
痈囊
疽痈
徙痈
悬痈
疵痈
溃痈

“疽” 的基本字义:

中医指一种毒疮:痈~。

含有“疽” 的词语:

口颊坏疽
内疽
风疽
对口疽
吮疽
钉疽
風疽
炭疽
痈疽
脑疽
疽囊
疽疮
疽肠
疽肿
疽疣
疽痈
疽食
弹疽
痤疽
逼疽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