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藁秸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藁秸:

拼音:gǎo jiē
注音:ㄍㄠˇ ㄐㄧㄝ

词语解释:

亦作“藳秸”。
1.祭祀时用的草席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成帝纪一》:“其牲用犊,其席用藁秸。” 宋 苏辙 《南京留守贺南郊表》:“藁秸陶匏,致精微於德产;牺牲玉帛,来职贡於多方。”

(2).稻、麦等的秆子。 唐 陆龟蒙 《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》诗:“践蹋比尘埃,焚烧同藳秸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凡捕鶉者必以夜,先以藁秸插地,如禾陇之状,而布网于上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藁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~木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直立中空,根可入药。亦称“西芎”、“抚芎”。

含有“藁” 的词语:

书藁
诏藁
败藁
奏藁
席藁
着藁
脱藁
兽藁
默藁
藁秸
藁荐
藁草
藁殡
藁本
藁砧
藁茇
藁葬
藁书
藁街

“秸” 的基本字义:

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:麦~。豆~。秫~。

含有“秸” 的词语:

麦秸
豆秸灰
豆秸
环秸
秫秸
麻秸
秸秷
秸席
秸莞
秸鞠
秸子
秸秆
秸杆
黍秸
藁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