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台笠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台笠:

拼音:tái lì
注音:ㄊㄞˊ ㄌㄧˋ

词语解释:

指蓑衣和笠帽。《诗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臺笠緇撮。” 陈奂 传疏:“《南山有臺》传:‘臺,夫须。臺皮可以为衰(蓑)。’因之御雨之物即谓之臺……臺与笠明是二物。” 宋 梅尧臣 《和孙端叟寺丞农具·台笠》:“力田冒风雨,缉籜为臺笠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台” 的基本字义:

高平的建筑物:亭~楼阁。 像台的东西,器物的座子:井~。窗~。灯~。 敬辞,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~鉴。~甫。 量词:一~戏。 台湾省的简称:~胞。~币。 桌子、案子:写字~。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

含有“台” 的词语:

歇台
献台
跳台滑雪
跳台
塌台
蒜台
蜃台
煞台
鹊台
路台
楼台
楼观台
楼阁亭台
楼阁台榭
粮台
魁台
禁台
鉴台
魂台
楚阳台

“笠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:斗(dǒu )~。竹~。草~。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:~盖。~覆。

含有“笠” 的词语:

三笠辞
马笠
斗笠
车笠盟
车笠交
车笠
台笠
皮笠
竹丝笠
竹笠
行笠
曲柄笠
苏公笠
却笠
村笠
雨簑烟笠
雨簑风笠
雨蓑烟笠
雨蓑风笠
雨笠烟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