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草船借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草船借箭:

拼音:cǎo chuǎn jiè jiàn
成语简拼:ccjj
发音:("xxzl.com.4080502189384");
成语繁体:艸舩借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指借他人的力量

成语解释:

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成语出处: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回目:“用奇谋孔明借箭,献密计黄盖受刑。”

成语例子:

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22章:“‘三国’上诸葛亮草船借箭,不就是事先算好了么!”
成语故事:
三国时期,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,孙权、刘备联合抗曹。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,智勇双全,可是心胸狭窄,很妒忌诸葛亮(字孔明)的才干。因水中交战需要箭,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,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,还愿立下军令状,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。周瑜想,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,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。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,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。  鲁肃见了诸葛亮。诸葛亮说:“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。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,每只船上30个军士,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,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,排在船两边。不过,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。”  鲁肃答应了,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。两天过去了,不见一点动静,到第三天四更时候,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,说是一起去取箭。鲁肃很纳闷。 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。那天江上大雾迷漫,对面都看不见人。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,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,叫士兵擂鼓呐喊。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,又因雾大怕中埋伏,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,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。过了一会,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,让另一面受箭。  太阳出来了,雾要散了,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。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,每只船上至少五、六千支,总共超过了十万支。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,周瑜感叹地说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不如他。”
成语谜语:孔明造箭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草” 的基本字义:

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、庄稼、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;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,包括庄稼和蔬菜:青~。野~。茅~。水~。花~。~鞋。~堂(茅草盖的堂屋,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,有自谦卑陋的
含有

“草” 的成语:

探竿影草
削草除根
瑶草琪花
倚草附木
莺飞草长
沾风惹草
招花惹草
草腹菜肠
草蛇灰线
风驰草靡
异草奇花
粘花惹草
灰头草面
拈花摘草
茅屋草舍
闾巷草野
积草囤粮
黄云白草
铲草除根
惹草粘花

“船” 的基本字义:

水上交通工具:~舶。~只。~舱。~帆。
含有

“船” 的成语:

回船转舵
车载船装
契船求剑
南船北车
破釜沉船
船坚炮利
李郭同船
一棍打一船
虚船触舟
船到桥门自会直
船到桥门自然直
船到桥头自会直
宰相肚里好撑船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
有尺水行尺船
船多不碍路
任从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
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
南人驾船,北人乘马
宰相肚里行舟船

“借” 的基本字义:

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:~用。~阅。~账。~据。~条。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:~钱给人。 假托:~口。~端。~故。~代。~景。~喻。~题发挥。 依靠:凭~。~势。
含有

“借” 的成语:

有借无还
借面吊丧
借身报仇
借镜观形
借寇赍盗
凭城借一
探丸借客
借他人酒杯,浇自己块垒
借贼兵,赍盗粮
借寇兵,赍盗粮
赍盗粮,借贼兵
草船借箭
借书留真
借古喻今
借公行私
借景生情
借篷使风
借尸还阳
借水推船
借水行舟

“箭” 的基本字义:

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:弓~。~镞。~头。~在弦上(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)。 箭能射到的距离:一~之遥。~步。 形容急切、迅速:归心似~。
含有

“箭” 的成语:

暗箭明枪
明枪暗箭
拈弓搭箭
畏刀避箭
东箭南金
南金东箭
韶光似箭
弩箭离弦
万箭穿心
光阴如箭
暗箭中人
箭穿雁嘴
万箭钻心
日月如箭
箭无虚发
箭穿雁口
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
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
明枪容易躲,暗箭最难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