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一之谓甚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之谓甚:

拼音:yī zhī wèi shèn
成语简拼:yzws
注音:ㄧ ㄓㄧ ㄨㄟˋ ㄕㄣ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5154910117");
成语繁体:一之謂甚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一之已甚

成语用法:

主谓式;作谓语;比喻错误不能重犯

成语解释:

甚:过分。做了一次,已经过分。比喻错误不能重犯。

成语出处:
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。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
成语故事:
春秋时期,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打虢国,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公不要借道,虞公不听,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。三年后晋侯又向虞国借道,宫之奇劝虞王道:“虢,虞之表也。虢亡虞必从之。晋不可启,寇不可玩。一之谓甚,其可再乎?”虞王不听被消灭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一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)。 纯;专:专~。~心~意。 全;满:~生。~地水。 相同:~样。颜色不~。 另外的:蟋蟀~名促织。 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:算~算。试~试。 乃
含有

“一” 的成语:

载一抱素
存十一于千百
一掷乾坤
一依旧式
一如曩昔
一齐天下
不肯一世
浮一大瓟
得一望十
屈指一算
一笑了之
一笑了事
一卧不起
一通百通
一飞冲天
登高一呼
罚一劝百
反戈一击
回眸一笑
杀一儆百
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
“之” 的成语:
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
“谓” 的基本字义:

告诉:人~予曰。 称呼,叫作:称~。何~人工呼吸? 〔~语〕对主语加以陈述,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。 说:所~。无~。可~神速。
含有

“谓” 的成语:

一之谓甚
心所谓危
勿谓言之不预也
莫知所谓
勿谓言之不预

“甚” 的基本字义:

很,极:~好。~快。 超过:日~一日。 方言,什么:~事?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:~至。~或。
含有

“甚” 的成语:

姓甚名谁
甚嚣尘上
上好下甚
去泰去甚
去太去甚
疾风甚雨
去甚去泰
言甚详明
自视甚高
名声籍甚
衣冠甚伟
声名藉甚
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
防人之口,甚于防川
防民之口,甚于防水
卑之无甚高论
莫此为甚
一之谓甚
故甚其词
一之为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