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自相矛盾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自相矛盾:

拼音:zì xiāng máo dùn
注音:ㄗㄧˋ ㄒㄧㄤ ㄇㄠˊ ㄉㄨㄣˋ

词语解释:

◎ 自相矛盾 zìxiāng-máodùn

(1) [paradox;a self-contradictory;be mutually conflicting] 典出《韩非子》,某人卖矛又卖盾,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,当问及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”时,此人无以对答。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

明显的自相矛盾

(2) [inconsequence]∶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

随着他越来越自相矛盾,斯特恩的文雅的、流畅的文风就消失了

-
-

(1).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楯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於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也。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”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、不相应合。《魏书·儒林传·李业兴》:“ 业兴 曰:‘圆方之言,出处甚明,卿自不见。见卿録 梁主 《孝经义》亦云上圆下方,卿言岂非自相矛盾!’” 唐 杨炯 《公卿以下冕服议》:“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,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,岂惟颠倒衣裳,抑亦自相矛盾,此又不经之甚也!”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更可厌者,‘之乎者也’,非理即文,大不近情,自相矛盾。” 毛泽东 《论持久战》一○九:“英勇战斗于前,又放弃土地于后,不是自相矛盾吗?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,不是白流了吗?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。”

(2).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。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太清二年》:“今二宫危逼,猾寇滔天,臣子当戮力同心,岂可自相矛盾?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自” 的基本字义:

本人,己身:~己。~家。~身。~白。~满。~诩。~馁。~重(zhòng )。~尊。~谦。~觉(jué )。~疚。~学。~圆其说。~惭形秽。~强不息。 从,由:~从。~古以来。 当然:~然。~不待言。~生~灭。放

含有“自” 的词语:

独自
独立自由勋章
独立自由奖章
独立自主
造茧自缚
圆成实自性
逍遥自在
逍遥自娱
逍遥自得
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
桃李不言,下自成行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谈笑自若
谈笑自如
泰然自若
泰然自得
请自隗始
紧自
桀骜自恃
监主自盗

“相” 的基本字义:

交互,行为动作由双方来:互~。~等。~同。~识。~传(chuán )。~符。~继。~间(jiàn )。~形见绌。~得益彰(两者互相配合,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)。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:~信。~烦。~问。 亲

含有“相” 的词语:

窝囊相
痛痒相关
善相
筌相
禄相
揆门相
窘相
景相
缓急相济
黑衣宰相
傅相
短兵相接
貂狗相属
等礼相亢
登相
道殣相属
道殣相枕
道殣相望
道不相谋
朝夕相处

“矛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:~头。

含有“矛” 的词语:

人民内部矛盾
丈八蛇矛
亡戟得矛
飞矛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
厹矛
内部矛盾
戈矛
仇矛
长矛
穴矛
外部矛盾
矛子
矛戟
矛渝
矛弧
矛头
矛戈
矛槊
矛盾论

“盾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,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:~牌(亦喻推托的借口)。后~。 盾形的东西(多指硬币上的纹章):金~。银~。

含有“盾” 的词语:

人民内部矛盾
孑盾
中盾
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
五盾
内部矛盾
勾盾
戈盾
外部矛盾
矛盾论
矛盾律
矛盾概念
矛盾
龙盾
句盾
甲盾
对抗性矛盾
自相矛盾
阶级矛盾
后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