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双足重茧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3
- 6热度
- 0评论


双足重茧:
拼音:shuāng zú chóng jiǎn
成语简拼:szcj
成语繁体:雙足重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形容奔走劳苦。
成语出处:
《淮南子 修务训》:“昔者楚欲攻宋。墨子闻而悼之,自鲁趋而十日十夜,足重茧而不休息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双” 的基本字义:
两个,一对:一~鞋。~杠。~重(chǒng )。~方。~管齐下。~豆塞聪(耳被堵塞,一无所闻)。~瞳剪水(形容眼珠的清澈)。智勇~全。盖世无~。 偶,与单相对:~数。~号。 加倍的:~料。~份。 姓。
含有
“双” 的成语:
拿奸拿双
捉奸捉双
双宿双飞
绝世无双
成双作对
成双成对
一双两好
寡二少双
双栖双宿
斗酒双柑
色艺双绝
双拳不敌四手
好事成双
双喜临门
智勇双全
文武双全
德艺双馨
海内无双
双斧伐孤树
福寿双全
“足” 的基本字义:
脚:~下(对对方的敬称)。~迹。~球。~坛。失~。高~(敬辞,称别人的学生)。举~轻重。画蛇添~。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:鼎~。碗~。 充分,够量:~月。~见。~智多谋。 完全:~以。~色。 值得,够得上:
含有
“足” 的成语: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
败事有余,成事不足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
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
学然后知不足
学而后知不足
不足为外人道
九鼎不足为重
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
无所措手足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
貂不足,狗尾续
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
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
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
“重” 的基本字义:
分(fèn)量较大,与轻相对:~负。~荷。~量(liàng )。~力。举~。负~。 程度深:~色。~病。~望。~创。 价格高:~价收买。 数量多:~金聘请。眉毛~。~兵。 主要,要紧:~镇。~点。~任。~托(国
含有
“重” 的成语:
双足重茧
恩重丘山
名重当时
价重连城
破镜重归
断钗重合
昏镜重明
方寸万重
昏镜重磨
日月重光
言重九鼎
罪逆深重
罪业深重
行行重行行
宫墙重仞
只重衣衫不重人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
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
头重脚轻根底浅
“茧” 的基本字义:
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:蚕~。~眉(形容女子秀美的眉毛)。 同趼。
含有
“茧” 的成语:
造茧自缚
茧丝牛毛
胝肩茧足
足茧手胝
双足重茧
独茧抽丝
百舍重茧
作茧自缠
作茧自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