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祭獭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祭獭:

拼音:jì tǎ
注音:ㄐㄧˋ ㄊㄚˇ

词语解释:

即獭祭。獭食鱼前习惯将鱼捕获而陈列,若陈物而祭,因有此称。见《礼记·月令》。后用以比喻文中罗列或堆砌辞藻典故。 清 钱谦益 《<艺林汇考>序》:“勤学有食跖之能,临文无祭獭之瘁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祭” 的基本字义:

对死者表示追悼、敬意的仪式:~奠。~礼。~灵。~典。~扫。 供奉鬼神或祖先:~祖。~天。~祀。~灶。 使用(法宝):~起一件法宝。

含有“祭” 的词语:

祭牲
祭田
祭獭
祭社
祭天
祭祀
祭扫
祭坛
祭司长
祭赛
祭司
祭品
祭肉
祭兽
祭盘
祭式
祭日
祭鸟
祭史
祭器

“獭” 的基本字义:

〔水~〕哺乳动物,脚短,趾间有蹼,体长七十余厘米。昼伏夜出,善游水,食鱼、蛙等,毛棕褐色,是珍贵的袭皮。 〔旱~〕哺乳动物,前肢发达善掘土,毛皮可制衣帽。是鼠疫的传播者。亦称“土拨鼠”。 〔海~〕哺乳动

含有“獭” 的词语:

山獭
水獭
木獭
白獭髓
作獭
旱獭
鱼獭
拨獭
鸭嘴獭
海獭
豺獭
祭獭
猵獭
遭獭
蝙獭
獭祭
獭褐
獭肝
獭爪
獭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