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庠塾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庠塾:

拼音:xiáng shú
注音:ㄒㄧㄤˊ ㄕㄨˊ

词语解释:

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。”后因以“庠塾”泛称地方学校。《南齐书·武帝纪》:“命彼有司,崇建庠塾。” 唐 柳宗元 《柳常侍行状》:“既富而教,庠塾列焉。” 明 唐顺之 《封知县张公墓志铭》:“以贫故,资生事为急也,故不得久从事于庠塾絃诵之业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:

“庠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称学校:~序(古代乡学,泛指学校)。~生。

含有“庠” 的词语:

入庠
下庠
上庠
文庠
礼庠
在庠
设庠
邑庠
进庠
周庠
国庠
府庠
庠学
庠序
庠黉
庠斆
庠校
庠塾
庠士
庠生

“塾” 的基本字义:

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:~师。家~。私~。 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。

含有“塾” 的词语:

义塾
乡塾
门塾
书塾本
书塾
公塾
训塾
东塾
西塾
邨塾
私塾
两塾
里塾
村塾
宗塾
学塾
庠塾
逃塾
家塾刻本
家塾本